时间: 2025-04-24 23:0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4:37
成语“弃瑕录用”的字面意思是“抛弃瑕疵,录用优点”。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选择或评价某人或某物时,应当抛弃那些小缺点,而关注其主要优点和长处,强调对整体价值的认可。
“弃瑕录用”出自《汉书·王莽传》。历史上,王莽主张在用人时,应当注重人的长处,抛弃小缺点,因此提出了这一成语。它反映了古代用人理念的宽容和务实。
“弃瑕录用”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弃瑕录用”反映了一种包容和宽容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中,这一成语的理念依然适用,强调对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尊重,鼓励人们在竞争和合作中关注他人的长处。
“弃瑕录用”让我联想到公平和理解。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完美的人或事,能够以此成语为指引,帮助我们在评价时更加理性和包容,避免因小失大。
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曾经有一位同事在项目中犯了一些错误,但他在技术上的能力非常出色。我意识到应该“弃瑕录用”,继续与他合作,最终我们顺利完成了项目,结果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抛却瑕疵心自宽,携手共进创辉煌。 山高水长情意在,弃瑕录用共媲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意指在处理问题时不要因小失大,强调在评估时要全面考量。这种表达也反映了对整体价值的关注。
通过对“弃瑕录用”的学,我深切体会到在评价他人或事物时,保持宽容和理性的态度是多么重要。这一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常用,也在团队合作、领导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注重整体认知,而非局限于细节。
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录用。
《资治通鉴·唐纪》:“唐太宗时,有弃瑕录用之政。”
《清史稿·选举志》:“清初,科举亦有弃瑕录用之制。”
《明史·选举志》:“明初,选举有弃瑕录用之法。”
《宋史·选举志》:“朝廷每岁科举,多有弃瑕录用之士。”
《后汉书·袁绍传》:“绍虽弃瑕录用,亦不能无小嫌。”
圣朝赦罪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