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3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4:57
成语“弃短就长”字面意思是放弃短处,选择长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事物时,要抛弃缺点和不足,选择优点和长处,强调了聪明的选择和取舍。
“弃短就长”并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其思想源于**古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和儒家的智慧,强调了适应和选择的重要性。它反映了古人对于事物的辩证看法,认为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放弃某些不利因素,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或优势。
“弃短就长”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智慧的选择和适应是被高度重视的。成语“弃短就长”强调了个体在面对困境时的灵活应对能力,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尤其是在职场上,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定位自己的优势。
“弃短就长”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勇气做出选择,并且保持乐观的心态。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经因为一门课程的困难而感到沮丧。但我意识到“弃短就长”,决定将重心转向我更擅长的科目,最终提高了整体成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选择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述一个年轻学生在学*过程中,面对多门课程的压力,最终选择“弃短就长”,专注于自己最喜欢的艺术课程,最终获得了艺术比赛的胜利,展示了如何通过明智的选择实现梦想。
在英语中,“focus on strengths”或“play to your strengths”可以视为与“弃短就长”相对应的表达。这种思维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认同,强调了利用个人优势的重要性。
通过对“弃短就长”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策略,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帮助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上更加自信。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知其不可,乃弃短就长,以从其志。”
《后汉书·班超传》:“超知其不可,乃弃短就长,以从其志。”
《汉书·艺文志》:“是以君子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史记·李斯列传》:“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从其言,斯可谓弃短就长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弃其短而就其长,是以能成其大。”
故明德之君,远度深惟,~,不苟革其政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