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4:36
“弃琼拾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放弃美玉,捡起石子”。其基本含义指的是放弃珍贵的事物而去追求毫无价值的东西,形容人们在选择时失去了理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成语“弃琼拾砾”出自《太原志》,文中提到:“有的弃琼拾砾者,岂不知琼之美乎?” 该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对选择与判断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珍贵与平凡之间的对比。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来形容人物的选择失误,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来批评他人或自我反思。例如,在讨论投资决策时,如果有人放弃了一个有潜力的项目而去追求一个风险极大的项目,可以用“弃琼拾砾”来形容。
在**文化中,物以稀为贵,玉石被视为珍贵的象征。因此,“弃琼拾砾”不仅反映了对物质的态度,也能引申到对人生选择的哲学思考。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该成语提醒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保持平衡,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价值。
“弃琼拾砾”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选择 dilemmas,尤其是在面对诱惑时。它激励我在做决定时更为谨慎,提醒我珍惜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曾经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面临着“弃琼拾砾”的困扰。虽然有些热门专业看似前景光明,但我最终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虽然起初不被看好,但我发现这才是我真正的“琼”。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弃琼拾砾”:
月下琼瑶轻似梦,
何须拾砾逐浮名。
心中自有千金宝,
不惧世间浮华声。
在英语中,可以用“penny wise, pound foolish”来传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警示人们在选择时要理智,不要因小失大。
通过对“弃琼拾砾”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做出选择时,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是多么重要。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忽视真正珍贵的事物,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选择的智慧。
捐荼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弃琼拾砾者必无甄珍之明。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当世之士,固有弃琼拾砾者矣。”
《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夫何士衡以弃琼拾砾之人,而当拔十得五之世。”
《南史·刘穆之传》:“若夫程郑、王孙之贵,马防、窦固之豪,蔡邕、孔融之博,梁冀、董贤之富,鲍照、江淹之才,各尽其分,咸弃琼拾砾。”
《文选·刘峻〈广绝交论〉》:“狙丘稷下之辨,释阶登坛之宠,四豪五霸之契,割鸡裂狗之价,岂若范雎之弃琼拾砾,张仪之挟弹从横哉!”
《晋书·皇甫谧传》:“或弃琼拾砾,自托于无为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