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23:1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1:27
“拔十得五”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从十个中挑选出五个”,引申义为“所获得的成果或利益仅占所付出努力的一半”。它强调了在追求某种目标时,所得到的成就与付出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来形容效率低、收获少的情况。
“拔十得五”源于古代的农业和商业活动,反映了人们在劳作中常常面临的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的现实。虽然具体的历史典故不详,但这一成语的形成与古人对劳动成果的反思密切相关,常用于描述一些看似付出巨大努力但实际收获甚微的情况。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是被高度赞扬的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效率和成果。成语“拔十得五”反映了这种矛盾,提醒人们在追求成果的过程中要关注方法和效率。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的使用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在职场和学中。
“拔十得五”往往带有一定的失落感,使用时可能暗示对现状的不满或对未来的担忧。它激发人们对工作和努力的反思,促使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减少无谓的付出。
在我的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拔十得五”的情况。例如,我在准备某次重要考试时,花费了大量时间复,但最终的成绩却并未如预期。这让我意识到,单纯的投入时间并不能保证好的结果,反而需要更科学的学*方法。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春耕忙,犁田舟,
十垄犁下,五禾收。
辛苦耕耘,心亦忧,
拔十得五,何时休?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耕的情景,传达了农民辛勤劳作却收获不丰的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 “You can't make an omelette without breaking eggs.” 这句话强调了在追求目标时必须付出代价,与“拔十得五”在表达努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拔十得五”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学*中,不能仅仅依赖于努力的付出,还需要关注方法与效率。这一成语在日常交流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审慎和理性。
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明史·选举志》:“拔十得五,亦足以充数矣。”
《宋史·选举志》:“拔十得五,犹有遗珠。”
《晋书·王导传》:“拔十得五,斯为美矣。”
《后汉书·陈蕃传》:“拔十得五,亦足以报效矣。”
《汉书·枚乘传》:“拔十得五,犹胜于无。”
谓~而可得其半,故匿瑕含垢而求其长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