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4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5:09
“坐拥书城”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坐着拥有一座书的城堡”,可以理解为拥有大量的书籍,象征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基本含义强调了一个人或一个地方在书籍和知识方面的丰厚积累,常用以形容学识渊博或藏书丰富。
“坐拥书城”并不是传统成语,而是一种现代汉语的表达,通常可以追溯到对书籍和知识的重视。它可能受到文学作品或网络文化的影响,象征着人们对阅读和知识的追求。具体的历史背景并不明确,但可以联想到古代书院或藏书阁的文化。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语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坐拥书城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个人成长的重视。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传统的书籍收藏的意义也在变化,但“坐拥书城”仍然传达着对阅读的热爱与追求。
“坐拥书城”带给我的情感是温馨和充实的。联想到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周围是满满的书籍,仿佛在无尽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这种意象激励我对学习的渴望。
在生活中,我常常会在书店或图书馆流连忘返,努力积累自己的书籍。每当看到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本,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仿佛自己正在慢慢“坐拥书城”。
在一次周末的读书会上,我写了一首小诗:
坐拥书城如坐海,
字里行间藏智慧。
每翻一页新天地,
书香伴我梦飞扬。
在英语中,可以用“a treasure trove of books”来表达类似的概念,强调书籍的珍贵和知识的丰富。不同文化中,都有对书籍的尊重和对知识追求的共识。
通过对“坐拥书城”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知识的重要性和阅读的乐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善用这样的成语可以更生动地传达思想,也能够激励自己不断追求知识的渴望。
《清史稿·文苑传一·顾炎武》:“炎武字宁人,本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
《明史·文苑传二·徐一夔》:“一夔字大章,天台人。工文,与同里林右并称。洪武二年,诏修《元史》,一夔与焉。书成,将授官,以老疾辞。”
《宋史·文苑传六·刘恕》:“恕字道原,筠州人。父涣,字凝之,以太子中允致仕,欧阳修为作《归田录》。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
《新唐书·李泌传》:“泌字长源,七岁能文,张九龄奇之,呼为小友。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悦,令待制集贤院。”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家多坟籍,人所罕见。俭尝造澄,见其坐拥书城,手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