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24:55
成语“价等连城”字面意思是“其价值等同于连城”,指的是某物的价值极为昂贵,通常用于形容珍贵的物品或极具价值的事物。
“价等连城”源于古代对物品价值的比喻,尤其是用“连城”来形容宝物的珍贵。古代城池的防御工事和建筑材料,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而“连城”常被用来比喻极高的价值。虽然成语的确切出处不详,但在古代文献中常有类似的表达。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商业谈判等场景。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写珍稀的宝物、爱情的无价等;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强调某个物品的价值;在商业谈判中,则可以形容某项交易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物品的价值常与其稀缺性、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紧密相连。“价等连城”不仅反映了对物质财富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文化和情感价值的认可。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谈论艺术品、古董等时,常常用来强调其不可替代性。
“价等连城”给人一种珍贵、稀有的感觉,使人联想到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它不仅仅是对物质价值的认同,也引发对情感、友情等无形价值的思考。
在一次与朋友的谈话中,我们讨论了一个古董市场,那里的艺术品都“价等连城”,引发了我对艺术品投资的思考。我意识到,某些东西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情感联系。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那幅画作静静地挂在墙上,仿佛诉说着无数个时代的故事,价等连城,唯有真正的艺术爱好者才能理解它的魅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riceless”,意指某物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了物品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尽管具体的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价等连城”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语言中成语的力量,它们不仅仅是词汇的组合,更是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载体。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过程中,理解和运用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使其更具深度和内涵。
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宋史·岳飞传》:“飞曰:‘臣闻之,物之尤者,其价等连城。’”
《晋书·王导传》:“导曰:‘臣闻之,物之尤者,其价等连城。’”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臣闻之,物之尤者,其价等连城。’”
《汉书·张良传》:“良曰:‘臣闻之,物之尤者,其价等连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他从地下挖掘出这~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