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2:25
“口不二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嘴里说的价格不二”,意指说话时定下的价格是唯一的,不会随意改变。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做事诚信,言而有信,给出的承诺或报价是固定不变的。
成语“口不二价”源于古代商业社会。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食货志》,在描述商人诚信经营时提到“口不二价”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古代商业交易中极为重要,因为诚信是建立良好商业关系的基础。商人如果频繁变更价格,会导致顾客的不信任,影响生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一种美德。成语“口不二价”不仅适用于商业领域,亦反映了社会对诚信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和网络交易普遍的背景下,诚信依然是消费者选择商家的重要标准。
“口不二价”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信任和可靠。它让人联想到一个诚实守信的商人形象,能够让顾客安心购买,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
我在一次买二手书时,遇到了一位守信用的卖家。他在交易开始时就明确表示“口不二价”,让我感到十分放心,最终顺利完成了交易。这让我意识到,诚信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在一个小故事中: 小镇上有一家小书店,老板总是坚持“口不二价”,无论顾客如何讨价还价。一天,一位顾客走进书店,看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书价虽然高,但老板的“口不二价”让他感到安心。最终,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回家后不仅满足于书的内容,更感受到了一种珍贵的诚信。
在英语中,有类似表达“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意即表面上所见即真实情况,强调透明度和诚信。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和”文化,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实,尽管表达方式略有不同,但核心价值观都与“口不二价”相似。
通过对“口不二价”的学,我认识到诚信在语言交流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坚持诚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意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将促使我更加注重诚信与承诺。
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新唐书·隐逸传·陆羽》:“羽口不二价,以茶自任。”
《清史稿·儒林传三·黄宗羲》:“宗羲口不二价,以经术自任。”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口不二价,以直道自任。”
《宋史·刘甲传》:“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公使库供给,宜从本州量支,口不二价,以示至公。”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汉朝时期,出身豪门的韩康不愿入仕当官,经常游名山采药到长安市场上去卖,三十年如一日坚持言不二价。有一次,一个女子向韩康买药,讨价还价,女子说她早就知道韩康言不二价,韩康叹息自己隐名避世还是被人认出,就隐遁于霸陵山中
国营商业~的作风也该变革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