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3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2:21
成语“口不择言”字面意思是“嘴巴不选择言辞”,即说话时不加选择,随意而出。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在说话时不加思考,随便说出一些话,可能造成误解或引发争议。
“口不择言”出自《左传》,原文为“口不择言,耳不听教”。这句话强调了言辞的重要性和说话时应有的谨慎。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和人物,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言语的重视,表明在沟通中应当注意用词。
在日常生活中,“口不择言”常用于批评那些说话不经大脑的人。例如,在家庭争吵中,某人可能因为一时冲动而说出伤人的话。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此成语描绘人物的性格或情节的发展,突出沟通的误解或冲突。在演讲场合中,演讲者也可能提醒听众注意言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语言被视为沟通的桥梁,特别是在家庭和社会交往中,言辞的选择尤为重要。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口不择言”现象也愈加明显,许多人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
“口不择言”让我联想到一些冲突的场景,常常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这让我意识到在与他人交流时,思考和选择合适的言辞是多么重要。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和朋友讨论时,由于我口不择言说了一些不当的话,导致朋友感到不快。事后我意识到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辞,以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口不择言”:
言辞如风随意飞,
口不择言误人飞。
细语轻言需谨慎,
不然情谊易成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peak without thinking”,即“说话不经过思考”。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言辞的重要性,反映出不同文化对说话谨慎的共识。
通过对“口不择言”的学,我认识到言辞的力量,明白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选择合适的言辞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有效沟通,也能维护人际关系,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操曰:‘吾口不择言,以告刘备。’”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口不择言,以告曹操。’”
《汉书·王莽传》:“莽曰:‘吾口不择言,以告天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口不择言,以告赵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子重耳曰:‘吾口不择言,以告诸侯。’”
周近他居然这样~,他怎么能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