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55:39
“孑然一身”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只剩下一个人”,形容孤独无依的状态。基本含义则是指一个人独自生活或行动,没有依靠或伴侣,常常带有孤独、无助的情感色彩。
“孑然一身”最早出自《庄子·外物》:“夫子之道,孑然一身。”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独自面对世事,强调个人的孤独与独立。庄子在书中常常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与个体的孤独感。
在文学作品中,“孑然一身”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孤独境遇。例如,描写一个人在大城市中打拼,感到四周冷漠,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描述一个人选择单独旅行或者独自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用该成语来强调个体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独立。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复杂,孑然一身往往被视为一种悲凉的状态,反映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感。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孑然一身”的情感依然存在,许多人在喧嚣中感到孤独。
“孑然一身”会让我联想到孤独的旅人,或是追梦路上的奋斗者。他们在追求目标时,常常需要面对孤独与挑战。这种情感可能让人感到无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独立与坚韧的力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孑然一身”,那时我在外地工作,身边没有朋友或家人。虽然孤独,但我通过阅读和自我反思,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孤独并不等于无助,反而可以成为自我成长的一部分。
在某个寒冷的冬夜,月光洒在窗前,我坐在书桌前,感到孑然一身。那一刻,孤独如影随形,却也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于是,我提笔写下: “月光如水,洒在孑然一身的影子上, 孤独的心,却在夜色中闪烁希望的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all alone”或“on one's own”,同样强调孤独的状态。在不同文化中,对孤独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些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而有些则可能更倾向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孑然一身”不仅是对孤独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个体独立与内心成长的反思。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孤独与独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接受和面对孤独,最终找到自我。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促使我关注个体的情感与经历。
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倚,处性不能自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犨。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楚辞·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只是公子~,又没盘缠,怎能够装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