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3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5:10
成语“一败如水”的字面意思是“一次失败就像水一样”。它通常用来形容战败或遭遇重大挫折,强调失败的彻底和不可逆转。此成语隐含着一种无力和脆弱的情感,表现出在困境中无从自拔的状态。
“一败如水”的确切起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与古代战争和军事战略有关。水的性质是流动、无形且无处不在,象征着失败的迅速和不可抗拒。可能源于古代的战斗中,士兵一旦失利,就如同水流一样,迅速崩溃,难以重整。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失败被视为一种磨练与成长的机会,成语“一败如水”提醒人们在面对失败时,务必要认识到失败的严重性,并从中吸取教训。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失败常常是成功的前奏。
该成语在我心中引发了一种悲凉的感觉,仿佛失败就像潮水涌来,无法抵挡。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的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共鸣和理解。这种情感也促使我在面对困难时,思考如何从失败中找到成长的机会。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段时间我在学业上遭遇了很大的挫折,经历了一次“一败如水”的期末考试。虽然当时感到沮丧,但我通过反思和调整学*方法,最终取得了进步。这让我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士兵们面临着一败如水的局面,然而就在绝望之际,勇敢的心灵如同破土而出的花朵,悄然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go down in flames”,意指彻底失败。虽然两者都传达了失败的严重性,但“一败如水”更加强调了失败的不可逆转和悲惨的特质。
总体来看,“一败如水”不仅是一个反映失败的成语,也是一种生活哲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经历失败时,要勇敢面对并从中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在交流中更加生动和有力。
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希烈兵败于长安,一败如水。”
《后汉书·袁绍传》:“绍兵败于官渡,一败如水。”
《汉书·王莽传下》:“莽兵败于昆阳,一败如水。”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兵败垓下,一败如水。”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人败于城濮,一败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