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14: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48:08
成语“两败俱伤”字面意思为双方都遭受了伤害,基本含义指在争斗或冲突中,双方都受到损失,最终没有赢家。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相互对立的双方在争斗中都未能取得优势,反而都受到了损害。
“两败俱伤”最早出现在《战国策》中,描述了在战争或竞争中,敌对双方互相攻击,导致两者都遭受损失的情形。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以及在对抗中损失的无奈,强调了战争的双面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共生的价值观。因此,“两败俱伤”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是对争斗的警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竞争时要注意合作,避免无谓的损失。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无谓的争斗和冲突,常常带来负面情绪,比如失望和无奈。它提醒我在面对冲突时要考虑到双方面的利益,思考和解与合作的可能性。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由于意见不合,团队成员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导致了项目的失败,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两败俱伤”的道理。为了避免类似情况,我学*了更好的沟通与妥协技巧。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小村庄里,两个邻居因为一片土地发生了争执。经过几轮争吵,他们都不肯让步,结果土地被毁,作物都没收成。村民们都说:“这真是两败俱伤,何苦呢?”最后,他们意识到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也强调双方在冲突中都遭受损失的结果。不过,语言和文化的背景使得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处理冲突方面的策略也可能有所区别。
通过对成语“两败俱伤”的学*,我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描述竞争与冲突时。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中要重视合作、妥协的重要性,避免无谓的争斗,这对于我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都有积极的影响。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宋史·岳飞传》:“岳飞与金兵交战,两败俱伤。”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与曹操争霸,两败俱伤。”
《资治通鉴·汉纪》:“王莽篡汉,天下大乱,两败俱伤。”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齐晋之战,两败俱伤。”
《史记·项羽本纪》:“楚汉相争,两败俱伤。”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分开来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