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1:42
“拔山盖世”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能够拔起大山,盖住整个世界”。它形容人的勇气、力量和气魄非常大,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气势。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一领域或事情上具有非凡成就和能力的人。
“拔山盖世”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班超传》中,描述班超的勇气与豪情。班超是一位著名的将领,他的事迹和气概常被后人传颂,成语由此而来。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文化中对英雄气概的崇尚密切相关。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文章、以及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描述某个人的英雄行为、非凡才能时。例如,文学作品中常用于赞美英雄人物或伟大成就,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以称赞朋友的勇气和决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英雄主义受到高度赞扬,成语“拔山盖世”体现了对勇气和力量的崇敬。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仍然被推崇,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强调勇敢面对和努力拼搏的重要性。
“拔山盖世”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许多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英雄人物,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决心,激励着我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和勇敢。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团队成员的努力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拔山盖世”之气。我在项目总结时提到了这一点,鼓励大家继续保持这种精神。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山高水长路漫漫,
勇气如山拔万千。
盖世英雄齐奋发,
不畏艰难共登攀。
在英语中,可以用“larger than lif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形容某人有超乎寻常的魅力或才能。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个体的非凡能力和气势。
通过对“拔山盖世”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的体现。在语言学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够丰富表达,增强沟通的效果,帮助我们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思想。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晋书·王敦传》:“敦既得志,暴慢愈甚,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帝畏而恶之,乃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敦素以雄豪自处,有拔山盖世之气,欲以威刑肃物,乃奏军国事,多所诛杀。”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衰,常恐填沟壑,魂魄飞扬,无复拔山盖世之志。’”
《汉书·项籍传》:“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则~之雄,几乎其为若敖之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