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1:42
成语“拔帜树帜”字面意思为“拔掉旗帜,重新树立旗帜”。其中,“拔帜”指的是取下旧的旗帜,而“树帜”则是指重新立起新的旗帜。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抛弃旧的观念或立场,重新确立新的目标或方向,常用于表示改变主张或立场。
“拔帜树帜”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军事用语中,源于战斗中旗帜的重要性。旗帜不仅是部队的标志,也是指挥和团结的象征。在历史上,当一个统帅决定改变战略或方向时,通常会拔掉旧的旗帜,换上新的旗帜,以此来向士兵传达新的指令和目标。这个成语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反映了改变和重组的主题。
“拔帜树帜”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拔帜树帜”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思想变革,也适用于企业、组织甚至国家的政策调整。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灵活应变和及时调整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个人与集体的立场变化更为频繁,成语的使用频率也因此增加。
“拔帜树帜”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暗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它联想到的改变往往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未来。这种意义在心理上给予人们鼓励,提醒我们面对变化时应保持开放和适应的心态。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迷茫,面对职业选择时感到无从下手。最终,我决定“拔帜树帜”,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结果让我获得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片古老的森林中,树木因风暴而倾斜,唯有一棵古树坚定不移。它告诉们,‘有时,我们必须拔帜树帜,才能找到新的生机。’于是,们开始寻找新的栖息地,重建自己的家园。”
在英语中,有类似表达“turn over a new leaf”,意思是翻开新的一页,表示改变和开始新的生活。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强调变革和重新开始的重要性。
通过对“拔帜树帜”的学,我意识到改变和适应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维上更加开放,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挑战。这在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适应变化的同时,勇于追求新的目标。
见“拔赵帜易汉帜”。
《明史·太祖本纪》:“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续资治通鉴·宋纪》:“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资治通鉴·汉纪》:“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汉书·韩信传》:“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史记·淮阴侯列传》:“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燃列炬,中丞盼断关山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