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2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1:28
“拔地倚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地面拔起,直直地靠在天空中”。它形容建筑或事物高大宏伟,像是耸立在天地之间,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引申义上,常用来形容人的志向或气概高远,追求宏大的目标。
“拔地倚天”出自《庄子》,其中提到“拔地而起”,形容某种事物的高大与壮观。庄子所提倡的自然和自我实现的思想,使得这一成语也具有了象征性的意义,代表着一种超越自我的追求和理想。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高大的建筑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常被视为国家和民族力量的象征。“拔地倚天”不仅反映了对物质高度的追求,也带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种追求仍然存在,尤其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拔地倚天”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撼、敬畏和向往。它联想到雄伟的自然景观、伟大的建筑成就,以及人们心中的理想与追求。这种情感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向高处攀登,追求更大的目标。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用“拔地倚天”来形容我朋友的创业梦想。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策划自己的公司,总是充满激情地谈论未来的宏伟蓝图,这种追求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在一首描写自然的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拔地倚天”:
苍松挺立,拔地倚天,
万丈青峰,直入云烟。
心中理想,犹如山巅,
追逐梦想,永不言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wering above”,意指高耸入云,强调高度和气势。在不同文化中,高大的建筑和自然景观同样被视为力量与成就的象征。
通过对“拔地倚天”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物理高度的描述,更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激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我在描述事物时更加生动和形象。
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拔剑而起,曰:‘吾当拔地倚天,以卫国家。’”
《宋史·岳飞传》:“飞拔剑指天,誓曰:‘吾当拔地倚天,以报国恩。’”
《晋书·王敦传》:“敦拔剑击柱,曰:‘吾当拔地倚天,谁敢当者!’”
《文选·左思·咏史》:“拔地倚天,气吞万里如虎。”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拔剑而起,倚天长啸。”
那悬崖之上,一株株苍松翠柏~,傲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