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2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7:04
成语“妒功忌能”由“妒”、“功”、“忌”和“能”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对他人的才能和成就感到嫉妒和忌惮。基本含义是形容那些对他人优秀表现心怀嫉妒,甚至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他人的人。
“妒功忌能”出自《左传》,原文是:“妒功忌能者,君子之所忌也。”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优秀人才的排斥和忌惮心理,揭示了人性中对竞争和成就的复杂态度。
该成语可广泛运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在**传统文化中,妒忌观念深植于人们的心中。在古代士人阶层,妒忌常常影响着个人的仕途和交往关系。现代社会虽然提倡团结与合作,但妒功忌能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
“妒功忌能”让我联想到职场中的竞争与压力,感受到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提醒人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才华,而不是被嫉妒蒙蔽了双眼。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与互相支持。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遇到过同事因表现出色而遭到其他人的冷落和议论。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妒功忌能的影响,促使我在团队中更加积极地鼓励他人,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妒功忌能”:
才子佳人共此生,
妒功忌能心不平。
若能相携共进步,
何必争斗自伤情。
这首诗表达了对嫉妒心理的反思,提倡团结与合作。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tall poppy syndrome”来表达,意指在一个群体中,那些表现突出的人往往会遭到他人的打压。这种现象在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成功和竞争的普遍态度。
经过全面的学与分析,成语“妒功忌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这一成语提醒我在学和生活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避免因嫉妒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人性。
况陈王好信谗言,妒功忌能,将军功高益危。
《晋书·王敦传》:“敦妒功忌能,不恤士卒。”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卓妒功忌能,多杀无辜。”
《后汉书·袁绍传》:“绍妒功忌能,不纳忠言。”
《汉书·王莽传》:“莽妒功忌能,多所诛杀。”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妒功忌能,不任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