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1:47
成语“全无忌惮”的字面意思是“完全没有顾虑和担心”。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做事情时毫无顾忌,肆无忌惮,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态度。
“全无忌惮”的具体出处较为模糊,但其构成部分“忌惮”源于汉语的古典文学,通常指的是对某种情况或人物的顾虑和畏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胆怯或者心中有顾虑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无忌惮”逐渐用来形容那些勇于冒险、不拘一格的人。
“全无忌惮”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全无忌惮”常常用来形容一些先锋人物或不拘一格的思想者,他们在追求理想和创新时,表现出一种无畏的精神。这种态度在社会变革和技术创新中尤为重要,强调了勇气和冒险的价值。
“全无忌惮”给人一种洒脱、勇敢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鲁莽和无知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反应使我在思考和表达中更加谨慎,避免过于冲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有一次在公众演讲中我感到非常紧张,最终我告诉自己要“全无忌惮”,于是放松心情,顺利完成了演讲。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克服内心的顾虑是成功的重要一步。
在诗歌中:
无畏前行不顾忌,
全无忌惮随风去。
心中有梦追逐远,
何惧风雨与雷霆。
这首小诗表达了对勇往直前、追求梦想的向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earless”或“without hesitation”,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无畏精神,但在某些文化中,可能会更强调集体的考虑,而不是个人的勇气。
通过对“全无忌惮”的学习,我认识到它所传达的勇气和决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丰富我的词汇量,还能在面对挑战时激励我保持积极的心态。
其人凶暴贪婪,全无忌惮。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为相,全无忌惮,遂专权乱政。”
《后汉书·袁绍传》:“绍自以为兵强,全无忌惮,遂与曹操争锋。”
《汉书·王莽传》:“莽自以为功高,全无忌惮,遂篡汉自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全无忌惮,遂杀宋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无礼于郑,郑人全无忌惮。”
不以社稷为重,残害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