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0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2:08
“全知全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完全了解所有事物,并且具备所有能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存在(如神明或极其聪明的人)能够掌握一切知识,拥有无所不能的能力。
“全知全能”一词源于哲学,尤其是在教的神学中,常用来描述上帝的特性。上帝被视为全知的存在,意味着祂知道所有的事情,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祂也是全能的,意味着祂可以做到任何事情。在文化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概念,但类似的思想在道教和中也有体现。
在日常对话中,“全知全能”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卓越能力。例如,在讨论某位专家的知识时,可以说:“他在这个领域真是全知全能。”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形容神明或某些超凡人物的特性。在演讲中,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对某个主题的强调力度。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全知全能”具有一定的哲学和伦理意义。例如,在人工智能的讨论中,常常会提到全知全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这个成语也引发了关于人类知识极限和神秘领域的深思。
“全知全能”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敬畏与渺小。它让我想到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尽管我们努力探索,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同时,它也引发了对知识和能力界限的思考,促使我更加珍惜学*的过程。
在一次讨论会上,我提到某位教授在量子物理领域的贡献,称他为“全知全能”,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大家都认可在某些专业领域内,确实有些人能够达到令人敬佩的知识高度。
在创作中,我可以写一首诗,描绘“全知全能”的存在:
星空下的神明,智慧的光辉照耀,
无形的手掌,掌控着时间与空间。
人间的困惑,难掩其全能的面纱,
唯有敬畏,才能触及那无边的真理。
在英语中,“omniscient”与“omnipotent”对应于“全知全能”。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也反映了对智慧和能力的不同理解。例如,在西方文学中,常常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来引导故事,而在**文学中,更多地侧重于人性的探索和局限。
通过对“全知全能”的学,我对知识和能力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特定存在的成语,更是对人类探索未知的激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保持谦逊,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同时激励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理解与能力。
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无私的。
要做到~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