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38:37
“万全之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完美无缺的对策”,通常用来形容非常周密、考虑周全的计划或策略。基本含义是指在应对某种问题或危机时,采取的最为全面、最为有效的方案。
“万全之策”最早的文献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左传》中有类似表达,强调对策的重要性。成语中的“万全”意指“无懈可击”,而“策”则指计策或计划。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预见可能的风险,并制定周全的应对措施。
“万全之策”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策划和策略一直被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万全之策”体现了人们对计划周密性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中,制定“万全之策”被视为成功的关键。
“万全之策”给我一种安全感和信心的感觉,意味着在面对困难时,不仅有应对之策,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这种成语使我联想到团队合作和集思广益的重要性。
在一次学校活动的组织中,我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制定了一个“万全之策”,包括了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以及应急预案。最终活动非常成功,这使我深刻体会到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在一次古诗创作中,我尝试使用“万全之策”:
山高水远路漫漫,
策马江湖行万全。
不惧风雨随心走,
策划周全笑逐颜。
通过这种方式,我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可以用“foolproof pla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计划的完美和无懈可击性。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周全和有效的策略。
通过对“万全之策”的学*,我意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周全的计划是成功的重要保障。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维方式上更加注重全面性和细致性。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应用这一理念,制定出更为完善的计划。
而道法万全,智能多失。夫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万全之道也。
《宋史·岳飞传》:“飞曰:‘臣闻万全之策,不可不备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臣闻万全之策,不可不慎也。’”
《资治通鉴·汉纪》:“上曰:‘吾欲万全之策,卿等以为何如?’”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万全之策,不可不备也。’”
《战国策·齐策一》:“臣闻之,善为国者,必先万全之策而后行。”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激战,袁绍派人去寻求刘表的支持。刘表与部将韩嵩、刘先商量。他们纷纷表示要支持曹操,认为袁绍没有实力。目前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静观形势的发展。韩嵩则认为归附曹操可以荣华富贵,是一个万全之策
必思一~,方可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