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36:53
成语“万不失一”的字面意思是“在一万件事情中,有一件不会失去”,引申为“在极大的数量中,总会有一些是可靠的或成功的”。基本含义为“几乎不会出错”或“极为肯定”。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与古代的统计观念和人们对于概率的认识有关。在古代社会,常常用数量来说明事物的可靠性。成语强调的是在数量极其庞大的情况下,仍然能找到一丝成功或准确的希望。
“万不失一”常用于需要强调某种事情几乎是肯定会成功或准确的情况下。适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时强调信心,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某事的坚定信念等。例如,可以在讨论一个几乎确定会获胜的团队时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的通常是对成功与失败的看重,以及在面对风险时的信心。“万不失一”体现了人们对于成功的渴望和对失败的恐惧。这种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商业、学术和科技领域,强调成功的可能性和自信。
“万不失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传达出信心和希望。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挑战时,坚持努力的重要性,提醒我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要保持乐观。
在我的学*经历中,准备考试时常用“万不失一”来激励自己,认为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希望取得好结果。这种心态帮助我在压力中保持冷静和自信。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万不失一信心在,
无惧风浪任我行。
千帆过尽终有路,
未来可期待花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ne in a million”,虽然强调的角度有所不同,但都传达出一种在众多选择中仍能找到成功的信念。
“万不失一”作为一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我们的表达,也在心理上给予我们信心。在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希望,努力追求成功。
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计已决,万不失一。’”
《晋书·王导传》:“导曰:‘吾计已定,万不失一。’”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曰:‘吾知之矣,万不失一。’”
《后汉书·冯衍传》:“衍自以宰相子,少以才辩知名,志气高亮,自谓无双;耳所尝闻,目所尝见,皆有以证之,是以万不失一。”
《史记·淮阴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成败在于决断,现在行动可以万无一失。韩信没听蒯通的
舵工素以海习,虽卒遇飓母浮椒,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