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38:38
“万众一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成千上万的人心往一处想”,表示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去完成某个目标或事业。其基本含义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
“万众一心”最早出现在《左传》与《史记》等古代文献中,表达了集体力量的概念。在《左传》中有提到“万众”即大批人众,而“一心”强调了思想上的统一和一致性。成语的流行也与**历史上多次动员群众的活动有关,如抗击外敌、自然灾害等,体现了集体团结的力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团结与合作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尤其在面对外部威胁或重大挑战时。“万众一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在灾难救助、国家建设等方面,强调了集体行动的重要性。
“万众一心”让我联想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尤其是当人们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艰难时刻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希望。这种情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精神。
在我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中,曾组织过一次社区清理活动。大家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短短几个小时就把整个社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深刻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万众一心”:
风雨如晦何所惧,
万众一心共筑梦。
同舟共济行千里,
携手并肩向明天。
在英语中,类似于“万众一心”的表达有“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团结则生,分裂则亡)。这种表达也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但在不同文化中,团结的具体内涵和背景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万众一心”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团结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也能传达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团结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铭记和践行。
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清史稿·曾国藩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明史·戚继光传》:“万众一心,战无不胜。”
《宋史·岳飞传》:“万众一心,誓死不退。”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万众一心,何敌不克?”
《后汉书·光武帝纪》:“万众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汉灵帝派朱隽率军去镇压,朱隽在城外堆了一个比城墙还高的山丘,对城内的情况了如指掌,用计攻下外城。义军将领韩忠和谈。朱隽不同意和谈,同时也不急于攻城,害怕城内的军民万众一心不好对付
~,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