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0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42:29
“蠹政害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虫害政治,损害百姓”。其中,“蠹”指的是害虫,常用来比喻腐朽或有害的事物;“政”指政治;“害民”则是指对人民造成伤害或影响。整体来看,该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腐败的政治行为对人民的伤害,强调了政治腐败对民众生活的负面影响。
“蠹政害民”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或经典文献,但它的构成元素在**古代文学中普遍存在。历史上,许多文人、政治家对腐败政治的批评都有体现,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类似的表达可以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史书中找到,提及政治腐败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评论、社会舆论和文学作品中。它适合在以下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蠹政害民”反映了**历史上对政治腐败的长期关注。儒家文化强调政治的清明与对百姓的责任,而该成语正是对这些理念的批判和反思。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反腐败斗争中,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追求和对腐败行为的警惕。
该成语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令人联想到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它使人反思政治的责任与义务,激发对社会公正的渴望。使用该成语时,往往伴随着愤怒和对现状的不满。
在生活中,曾亲历某些政府官员因贪污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深刻体会到“蠹政害民”的含义。这让我在与朋友讨论社会问题时,常常提到这一成语,以表达对腐败现象的强烈反对。
在一个短诗中,我尝试运用“蠹政害民”:
春风不解民间苦,
蠹政害民泪满巷。
愿君倾听百姓声,
清明政令共辉煌。
这首诗表达了希望政治清明、听取民声的愿望。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corruption harms the peop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尽管直接对应的成语不多,但在全球范围内,政治腐败和其对民众的影响都是普遍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蠹政害民”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人们的情感。在日常交流中,有效使用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
书牍交于道路,请托遍于官曹,其小者足以~,而其大者,至于立党倾轧,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颠倒之,皆此之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