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4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1:36
“如拾地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捡地上的芥菜一样”。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事情极为简单,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原文是“彼竖子之言,犹拾地芥,何足道也”。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反映了庄子对世事的看法,强调了某些事情的微不足道,值得我们以轻松的态度看待。
“如拾地芥”常用于形容某个任务或工作非常简单,适合在以下场景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反映了历史和哲学思想的深度。“如拾地芥”不仅强调了事物的简单性,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中琐事的态度,倡导一种轻松的生活理念。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人们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挑战。
“如拾地芥”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轻松和愉悦,联想到了生活中那些小而简单的快乐。在表达中,它鼓励我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小问题。
在我大学期间,曾经参加一个团队项目,起初我觉得任务繁重,但在团队成员的协作下,大家各司其职,使得整个过程如拾地芥,最终顺利完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如拾地芥”:
春风拂面轻如羽,
万物生长似拾芥。
心中烦恼随风散,
何必斤斤计较多。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轻松和心态的舒畅,同时隐喻了生活中的烦恼也可以轻松放下。
在英语中,和“如拾地芥”相对应的表达是“piece of cake”,意指某事简单易做。不同文化中,都会有表达事情简单的成语或短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所希望的轻松态度。
通过对“如拾地芥”的学*,我更深入理解了汉语成语的丰富内涵及其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表达事情的简单性,也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轻松的心态。
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
《文选·陆机〈文赋〉》:“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故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李善注:“如拾地芥者,言其易也。”
《后汉书·班彪传》:“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家世典籍,父子相承,皆好学博识,文章尔雅。彪少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彪为人沉重,好古学,尤善《汉书》,议论常据经守义,不为奇邪之论。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李贤注:“如拾地芥者,言其易也。”
《汉书·艺文志》:“《易》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颜师古注:“括,结也。言君子既有才能,常在身中,待可动之时而用之,何所不利?如拾地芥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二十人中,毛遂最下,然亦如拾地芥。”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拾遗补阙,如拾地芥。”
辎軿青紫,~,而惰游废业,十室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