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3:08
成语“待时而动”字面意思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再采取行动”。其基本含义是指在事情没有成熟、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急于行动,而是耐心等待最佳时机,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待时而动”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为“君子待时而动,小人动而不待时”。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时机的重要性认识,强调了智慧和耐心在行动中的重要角色。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在战略规划、商业决策、政治谋划等领域。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智慧与深思熟虑。在日常对话中,常用于建议他人耐心等待,更好地把握机会。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智慧和耐心被视为重要的德行。成语“待时而动”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在复杂局势中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等待最佳时机往往能带来更大的成功。
“待时而动”让我联想到耐心与智慧的结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提醒我们要冷静思考,不要急于求成。它也让我思考在面对挑战时,如何保持冷静和耐心,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我的学*与工作中,我常常面对选择与决策。在一次求职过程中,我本可以立即选择一份看似不错的工作,但我选择了“待时而动”,深入了解更多机会,最终找到了一份更适合自己的职位。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应用“待时而动”:
春风拂面柳轻舞,
待时而动勇者行。
细雨润泽花自盛,
不急不躁自成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wait for the right moment”,也强调了在行动前等待适宜时机的重要性。虽然表达方式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反映了对时机把握的重视。
通过对“待时而动”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在生活中,耐心与智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注重时机的选择。在未来的学与工作中,我会继续将这一智慧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帮助我做出更好的决策。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后汉书·袁绍传》:“绍待时而动,非一日之积也。”
《汉书·王莽传》:“莽待时而动,非一日之积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待时而动,非一日之积也。”
《战国策·齐策四》:“君子待时而动,小人先时而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君子待时而动,小人先时而动。”
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危害天下,伊阙都尉张承很想率领他的部属诛杀董卓,他的弟弟张昭劝他不要以卵击石,去选择一个英明主子,待时而动。张承觉得有理,就解下官印回到家乡,与大哥张范一起避居扬州过着淡泊的生活
昭王深自韬晦,养兵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