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3:24
成语“徇国忘家”字面意思是为了国家而忘却家庭。这里的“徇”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甚至牺牲;“国”指的是国家;“家”则是指家庭。整体上,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忘记个人或家庭的利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怀。
“徇国忘家”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了古人对国家与家庭关系的思考。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士人对忠诚和责任的重视。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将领在国家危难时刻选择舍弃个人安危、家庭幸福,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徇国忘家”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国家利益面前,甘愿牺牲个人或家庭利益的人物形象。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也可以用于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些人为了国家大义而放弃家庭责任的行为。此外,在演讲中,尤其是爱国主题的演讲中,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情感的表达。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家庭与国家是两个重要的价值观。传统上,家国情怀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家庭的思念。现代社会中,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如何平衡家与国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徇国忘家”这个成语在现代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时,它能够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徇国忘家”一词带给我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的联想。它让我想到那些在历史上为国家付出生命的英雄们,他们的无私奉献让人感动,也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责任与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志愿者,她在疫情期间选择留在前线,帮助需要的人,甚至与家人隔离。她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徇国忘家”,深感钦佩并受到激励,促使我参与志愿活动,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贡献。
在一个故事中,讲述一位年轻士兵在国家战乱时,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抗敌行列。他在战斗中忆起家中的母亲,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但他清楚,只有徇国忘家,才能为更多家庭带来安宁。最终,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成为了村庄的英雄,留给后人无尽的敬仰与思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acrifice for one's country”,意指为国家的利益而作出牺牲。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为国家利益而放弃个人或家庭利益的高尚精神。
通过对“徇国忘家”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个人与社会、家庭与国家的关系。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责任与价值观时,能够有更清晰的认知。这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表达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情感。
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犹己。
《后汉书·耿弇传》:“弇从光武北至蓟,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曰:‘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光武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也。’会巨鹿太守迎光武,光武遂南驰,弇从至信都,发兵攻拔堂阳、贯县,遂定河北。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宋·陆游《贺莆阳陈右相户》:“方孤论折群邪之锐,盖一身为众正之宗,~,惟天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