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待诏公车

时间: 2025-04-23 17:26:18

待诏公车

基础信息

  • 成语待诏公车
  • 繁体待詔公車
  • 拼音 dài zhào gōng chē
  •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待诏公车】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3:08

基本定义

“待诏公车”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公车上等待召唤”。这里的“公车”指的是官方的马车,象征着官员的职位和权力;“待诏”则是指等待命令或召唤。总体上,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等待被任用或召唤,通常带有一种被动的、期待的情绪。

成语来源

“待诏公车”源自古代科举制度的背景。在古代,许多读书人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成为朝廷的官员。那些未被任命的士子常常在朝廷的公车旁等待召唤,以此表达他们渴望为国效力的心情。该成语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后汉书》等古代典籍。

使用场景

“待诏公车”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处于一种期待状态,特别是在与职位、权力、任命相关的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于描绘士子的困境和渴望;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人在求职、等待机会的情境。

示例句子

  1. 他在公司里已经等了半年,依然是个实*生,真是“待诏公车”啊。
  2. 那些优秀的毕业生们都在“待诏公车”,希望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3. 在这场比赛中,很多选手都“待诏公车”,期待教练的召唤。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待时而动:指等待合适的时机再采取行动,强调时机的重要性。
  • 蓄势待发:表示积蓄力量,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出发和行动。

反义成语

  • 一鸣惊人:指突然显示出惊人的才能,与“待诏公车”的被动状态相对。
  • 主动出击:强调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与等待的状态相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科举制度是士人实现社会阶层上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待诏公车”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抱负和期待,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知识和官职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各种求职、升迁的情境,体现了人们对机会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情感与联想

“待诏公车”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无奈的期待。它反映了人在面对机会时的焦虑与渴望,同时也带有一种被动的无力感。这种情感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求职或追寻梦想的过程中。

个人应用

在我求职的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是“待诏公车”的状态。虽然投递了很多简历,但总是没有得到回应。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等待后,我决定主动出击,参与更多的面试和交流,这让我最终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古代士人的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月明如水照长街,
士子意气待诏车。
千古风流何所望,
只求一职为国发。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与“待诏公车”相似的表达是“waiting for a call”或“on standby”,用于形容等待机会或召唤的状态。这种表达在求职和机会等待的场景中非常常见,体现了文化间对等待和机会的共同理解。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待诏公车”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情感的体现。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话语。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等待和准备同样重要,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的行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

【待诏公车】的来源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传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待诏公车】的引证

《后汉书·班固传》:“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閤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曰:‘将军以周、邵之德,据介弟之尊,秉大邦之维,闻诗书之言,观麾象之功,知皇遽之美,悟捴谦之礼,体怡怡之性,蹈翼翼之节,宜蒙招延,以辅至化。窃见故司空掾桓梁,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逾矩,盖清庙之光晖,当世之俊彦也。京兆祭酒晋冯,结发修身,白首无违,好古乐道,玄默自守,古人之美行,时俗所莫及。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京兆、扶风二郡更请,徒以家贫,数求去。严试对之,辞情慷慨,遂留不去,以文学见用。冯翊郡功曹申屠刚,质性方直,好义笃行,志在竭节,安上补下,冯翊、扶风二郡请召,遂不就。凡此数君,非有求于时,纯欲自竭,以报知己者也。昔卞和献宝,以离断趾,灵均纳忠,终于沉身,而和氏之璧,千载垂光,屈子之篇,万世归善。愿将军隆照微之明,信日昃之听,少屈威神,咨嗟下问,天下幸甚。’苍纳之。”

《后汉书·班勇传》:“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车师前王及鄯善王皆来降班。后数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伊吾,破之。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张珰上书陈三策,帝纳其上策,乃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勇遂破平车师。自建武至于延光,西域三绝三通。顺帝永建二年,勇复击降焉耆。于是龟兹、疏勒、于阗、莎车等十七国皆来服从,而乌孙、葱领已西遂绝。六年,帝以伊吾旧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复令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置伊吾司马一人。阳嘉以后,朝威稍损,诸国骄放,转相陵伐。元嘉二年,长史赵评在于阗病痈死,评子迎丧,道经拘弥。拘弥王成国与于阗王建素有隙,乃语评子云:‘于阗王令胡医持毒药著创中,故致死耳。’评子信之,还入塞,以告敦煌太守马达。会益州刺史种暠发其事,召兵诸郡,欲因此讨之。帝乃收达,以宋亮代为太守。亮到,开募于阗,令自斩建,仍加赏赐。于阗杀建,送首诣亮,亮以达前奏不实,征下狱死。暠后为司徒,坐此不得内迁。”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后汉书·班超传》:“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

《汉书·王莽传》:“莽既致太平,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外羌,使献其地,以为西海郡。又增法五十条,犯者徙之西海,徙者以千万数,民始怨矣。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分裂州郡,改职作官,至於风俗日敝,人庶相怨,并功未就,莽乃博徵天下贤良方正材力之士,待诏公车,使者四出,冠盖相望於道。”

【待诏公车】的例句

《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传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相关问答

待诏公车什么意思

待诏公车的诏什么意思

待诏公车粮用乏

待诏公车的诏

待诏公车谒天子

待诏公车谒天子什么意思

待诏公车署

待诏公车,寻待召金马门,为常侍郎翻译

待诏公车意思

待召公车

推荐查询

  • 待诏公车什么意思
  • 待诏公车的诏什么意思
  • 待诏公车粮用乏
  • 待诏公车的诏
  • 待诏公车谒天子
  • 待诏公车谒天子什么意思
  • 待诏公车
  • 待诏公车,寻待召金马门,为常侍郎翻译
  • 待诏公车意思
  • 待召公车

相关查询

心不在焉 心不二用 心不两用 心上心下 德高毁来 德高望重 德高望尊 德音莫违 德隆望重 德隆望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洪奥 先字旁的字 贽献 青玉竿 古调独弹 包含湘的词语有哪些 户字头的字 厂字头的字 院校 同日而语 揆理度情 厄字旁的字 调脂弄粉 鬯字旁的字 香球 经风雨,见世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