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2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0:03
成语“如临大敌”的字面意思是“像面临强大的敌人一样”。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对某种情况或挑战感到非常紧张、警惕,仿佛面对着严峻的敌人,强调了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感。
“如临大敌”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原文为“如临大敌,若临大军”,意在形容面对敌人时要保持高度警惕和严肃的态度。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时期人们对敌情的敏感和重视。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与敌人是十分重要的主题,因此“如临大敌”不仅反映了对敌人的警觉,也反映了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或学业压力时,体现了人们对成功的渴望和对失败的恐惧。
“如临大敌”常常带来紧张、焦虑的情感联想。它能够提醒人们在重要时刻要保持警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努力,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压力。
在我的学*生涯中,面对重要的学术报告时,我常常感到“如临大敌”。这种紧张感促使我提前准备,确保在报告时能表现出色。同时,这种状态也让我意识到,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潜力,但过度的紧张则可能导致发挥失常。
在一首关于奋斗与坚持的诗中,可以这样融入“如临大敌”:
风雨如晦,心怀如临大敌,
步履维艰,却不言弃。
逆境中前行,坚定不移,
梦想如灯,照亮前路的迷。
在英语中,可以用“like facing a formidable enem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面对挑战时的紧张感。在西方文化中,这种表达通常与挑战性赛事或竞争有关,强调了对对手的尊重和警惕。
通过对“如临大敌”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紧张情绪的描述,更是对挑战态度的一种体现。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因此,理解和运用成语对提高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到了抚院,又碰了止辕,衙门里扎了许多兵,如临大敌。
《宋史·岳飞传》:“飞闻之,如临大敌。”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闻之,如临大敌。”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五年》:“韩信闻之,如临大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汉军至,如临大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如临大敌。”
唐朝末年,黄巢率军起义,攻占了京城长安,唐僖宗仓惶出逃,任命进士出身的郑畋为凤翔节度使,让他坚守凤翔。郑畋到凤翔修造战车、扩充军队、加固城墙,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士兵,军队日夜都如临大敌,打败尚让率领的5万大军
他们全副武装地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