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1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0:02
“尸禄害政”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尸体的俸禄会害了政治”。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死去的人(如已经去世的官员)仍然占有俸禄(薪水),而这些俸禄的存在会对政治产生负面影响,隐喻一些腐败的现象或制度问题。
“尸禄害政”出自《史记·赵世家》,原文是:“君子之言,士之所知,尸禄害政。”这句话的背景是指在古代,一些官员死去后,其家族仍然享有俸禄,这种现象导致了政治的腐败和不公。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员责任、权力和荣誉的思考。
“尸禄害政”多用于政治、历史、社会等方面的讨论,常见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历史上,“尸禄害政”反映了封建制度下的官员贪腐现象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现代社会中,虽然制度有所改善,但仍可见一些与之类似的现象,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警示意义。
“尸禄害政”带给人的情感多为沉重和反思。它让我们思考权力与责任、荣誉与腐败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要警惕制度的缺陷和人性的贪婪。
在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些地方政府因为“尸禄害政”的现象而引发的社会抗议。这让我更加意识到透明和公正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来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政坛如潮涌波急,
尸禄千堆埋正义。
清明明月照千里,
愿将腐朽一朝弃。
这首诗通过描绘腐败的现象,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于“尸禄害政”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dead hand”一词,用来形容已故者对事务的干预,这与“尸禄害政”的概念相似。不同文化中对权力与责任的探讨常常具有共通性,反映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通过对“尸禄害政”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成语在表达社会现象和人文思考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代社会的警示,提醒我们在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关注政治和伦理问题。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表达中,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贤能常居位,以善事闇劣,不得以尸禄害政。
《明史·选举志三》:“尸禄害政,非所以励精图治也。”
《宋史·职官志一》:“尸禄害政,自古所戒。”
《晋书·王导传》:“导以尸禄害政,不宜久居重任。”
《后汉书·杨震传》:“今以郎署而尸禄害政,非所以重朝廷也。”
《汉书·食货志下》:“夫官三十分,而一官之禄,尸禄者众,非所以共承天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