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4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0:18
“尸禄素餐”是一种成语,字面意思是“尸体的俸禄”和“素食的餐食”。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不劳而获、白吃别人的劳动成果,或指享受不应得的利益。
该成语源于古代对待尸体的态度和对待生活的哲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一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不劳而获的思想。成语中“尸”字与“禄”字的结合,暗示了依赖他人而不付出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不正当利益。
“尸禄素餐”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自食其力和勤劳致富的观念根深蒂固。“尸禄素餐”反映了对不劳而获现象的批判,提醒人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的回报。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社会责任和个人努力时。
该成语引发的情感主要是对不劳而获的厌恶,带有一定的批判色彩。它引发了人们对劳动和回报之间关系的思考,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努力和获取的成果。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他总是依赖团队的努力而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常常让我感到不满。我在工作中时常提醒自己要避免“尸禄素餐”,始终保持勤奋的态度。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角色,他是一位“尸禄素餐”的人,依赖他人的辛劳而过着安逸的生活,最终因为失去朋友和支持而陷入孤独,反映出依赖的不可靠与努力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可以用“living off others”或“free rider”来表达类似的概念。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依赖他人而不愿意付出努力的负面形象。
通过对“尸禄素餐”的分析,我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对不劳而获现象的批判。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个人的努力与付出,理解到努力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
久践高位,妨群贤路,尸禄素餐,贪欲无厌。
《晋书·王导传》:“尸禄素餐,不任其事。”
《后汉书·杨震传》:“尸禄素餐,无所匡救。”
《汉书·食货志下》:“尸禄素餐,无益于民。”
《史记·平准书》:“尸禄素餐,不称其职。”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尸禄素餐,无以报国。”
宋·王禹偁《让西京留守第二表》:“述度德量力之心,减~之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