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01:39
“出谋献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提出谋划和献上建议”。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某个**或问题提供想法和解决方案,通常带有积极的、建设性的意味。
该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谋划有关。在古代,智者常常为君主或将领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在战争或治理中取得胜利。因此,这个成语蕴含了对智者的敬重和对策略的重视。
“出谋献策”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智慧和谋略被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君主和将领都依赖于智者的建议。因此,“出谋献策”不仅是一个常用的表达,也是对智慧和合作精神的推崇。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使得这一成语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依然适用。
“出谋献策”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向上的,联想到团队的合作、智慧的碰撞以及解决问题的希望。它让人感受到共同努力的力量以及找到解决方案的成就感。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面临着时间紧迫和资源不足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出谋献策,最终制定出了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使项目按时完成。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某个古老的王国,有位智者,他总是出谋献策,帮助国王解决难题。有一天,王国遭遇了一场大旱,他不畏艰难,带领人民一起寻找水源,最终找到了一条隐秘的山泉,拯救了全城的百姓。在这之后,人们都称赞他的智慧与勇敢,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offer suggestions”或“give advi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在很多文化中,集体智慧和个人建议都受到重视,反映了对合作与智慧的普遍认同。
通过对“出谋献策”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表达智慧和合作的成语,更是在现代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提升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过程中,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会让我在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资治通鉴·唐纪》:“李泌出谋献策,以安天下。”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出谋献策,以定西域。”
《汉书·张良传》:“张良出谋献策,以辅汉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出谋献策,以佐赵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出谋献策。”
刘备得力于诸葛亮的~,而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