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0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5:40
“心术不定”这个成语由“心术”和“不定”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心思和意图不稳定或不明确,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或目的模糊不清,缺乏坚定性。基本含义上,该成语多用于指代那些心怀叵测、动机不明的人,暗示其可能会做出不正当的行为。
“心术不定”出自《大元大一统志》,原文为“心术不定,非其所愿”。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反映了古人对人心复杂和意图模糊的理解。古代社会中,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常常需要警惕他人的真实意图,因此这个成语也蕴含了对人性的不信任。
在文学作品中,“心术不定”常常用于描述阴险角色或不可信任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态度反复无常或情绪不稳定。例如,在职场中,若某同事的行为令人琢磨不透,可以说他“心术不定”。在演讲中,提到某个群体的动机不明确时,也可以引用这个成语来加强论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心术不定”在**传统文化中反映出对人性复杂性的认识。古代强调道德和诚信,心术不定的人常常被视为不可交往的对象。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形容商业竞争、政治斗争中的阴暗面,提醒人们保持警惕。
这个成语常常引发不安和警惕的情感,让人想到信任危机和潜在的背叛。它在表达对人心复杂的无奈和审慎,也反映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恐惧。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个朋友,常常在我们讨论计划时表现出心术不定的行为,时而热情,时而冷淡,让我对他产生了疑虑。我开始意识到,信任是建立在稳定和透明的沟通基础上的。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心术不定”:
月下独行影,心术不定思。
谁知夜色深,暗藏几许愁。
这段诗句通过描绘孤独的夜行者,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混乱。
在英文中,可以用“devious intentions”或“ulterior motives”来表达类似的含义,但这些表达没有“心术不定”在情感深度和文化背景上的丰富性。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在日语中,有“裏がある”这个词,意指某人有隐秘的心思。
通过对“心术不定”的学,我深刻理解了人性复杂和沟通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注意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与他人交往时的信任与警惕。这一成语不仅富有哲理,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且王伦心术不定,语言不准,失信于人,难以相聚。
《明史·张居正传》:“居正心术不定,政令多变。”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心术不定,变法屡更。”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心术不定,屡变其计。”
《后汉书·袁绍传》:“绍心术不定,难以图大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心术不定,故使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