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5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7:08
成语“不谋同辞”字面意思是“不谋划相同的言辞”。其基本含义是指在讨论、交流或合作中,双方在未经过事先的商量和安排的情况下,能够自然地表达出相同或相似的观点或看法。这种现象通常被视为一种默契或共鸣。
“不谋同辞”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文为:“不谋同辞,然犹昔日之事。”这里的意思是说,即使没有事先的约定或谋划,大家仍然能够说出一致的言辞。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和思想共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心灵共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集体合作和团队精神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不谋同辞”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共同目标时的自然合作和心理认同。
“不谋同辞”带给人一种温暖和亲近的感觉,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无形纽带。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彼此能够理解、支持的朋友或同事,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力和共鸣。
在我大学时,有一次与同学讨论一个项目。我们没有预先安排讨论的内容,但当我们开始交流时,发现彼此的想法几乎一模一样,这让我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默契,正是“不谋同辞”的体现。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相知无言心自通,
不谋同辞意更浓。
风雨同舟共此生,
默契如歌共此行。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great minds think alike”,意指伟大的头脑往往有相似的想法。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强调不同人之间自然的思想一致性。
“不谋同辞”不仅是一个描述语言一致性的成语,更是对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一种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在交流中,真正的默契和理解往往超越语言,通过心灵的共鸣达到共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让我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思想共鸣。
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袁绍与曹操不谋同辞,以为不可。”
《后汉书·袁绍传》:“绍与曹操不谋同辞,以为不可。”
《汉书·王莽传上》:“莽与太皇太后不谋同辞,以为不可。”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与虞卿不谋同辞,以为不可。”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不谋同辞,以告于诸侯。”
[武王]与八百诸侯威同此盟,《尚书》所谓~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