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0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00:19
“雕楹碧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雕刻精美的柱子和碧色的栏杆。它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的精美与华丽,或者形容环境的优美、雅致,具有一种古典与高雅的气息。
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提到“雕楹碧槛”来描绘一种优雅而富丽的居住环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与赞美。这一成语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雅致生活的向往。
“雕楹碧槛”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写古典园林、豪华建筑以及诗意场景时。在日常对话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环境特别优美,或者形容某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在演讲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氛围。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文化中,建筑不仅仅是功能性的存在,更是艺术与文化的体现。“雕楹碧槛”作为成语,传达了对生活美学的追求。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对雅致空间的向往依然存在,特别是在高档酒店、园林等场所,常常会用到这种古典的表达。
“雕楹碧槛”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在幽静的庭院中吟诗作对的场景,带有一种淡淡的怀旧与向往。它唤起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我曾去过的一处古典园林中,环境优雅,雕楹碧槛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美好。我在朋友圈分享这段经历时,就用到了这个成语,生动地传达了我的感受。
在月光洒落的夜晚,站在雕楹碧槛的阳台上,我静静地欣赏着庭院里的花影摇曳,仿佛听到了历史的低语,感受到古人的遗梦。
在西方文化中,与“雕楹碧槛”相似的表达可以是“palatial beauty”,形容宫殿般的美丽与华丽。然而,西方文化往往更注重建筑的功能性与实用性,而**文化则更加强调环境与人文的融合。
通过对“雕楹碧槛”的学,我更加理解了美与雅致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成语的使用能为我们的表达增添深度与艺术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情感与意境。
那时船正荡到柳阴中,远望那堤北,彤云阁雕楹碧槛,映着翠盖红衣,大有舟行镜里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