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0:34
成语“刳心雕肾”字面意思是“挖去心脏,雕刻肾脏”。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牺牲精神,尤其是在情感上或为了某种目标而不惜牺牲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其基本含义是为了追求某种理想或目标,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丧失自我。
“刳心雕肾”源于古代文化,特别是在文人的表达中,常常用极端的比喻来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这个成语可能与古代文学中的某些作品有关,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推测是在描绘情感极致或牺牲的背景下形成的。
该成语可以用在多种场合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牺牲和奉献是被高度赞美的品质,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个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现代社会中,虽然物质追求普遍,但对情感和理想的追求依然存在,成语“刳心雕肾”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的真实需求和追求。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的,有时让人感到崇高,有时则让人感到痛心。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理想和情感而付出极大代价的人物,激励人们在追求梦想时勇敢前行。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朋友为了追求艺术梦想,几乎放弃了所有的稳定收入和舒适生活,令人感动,也让我思考追求理想的意义。我常常在鼓励他时提到“刳心雕肾”,希望他能够理解这种付出背后的价值。
在一首诗中,我可能会写道:
月下独行人,心如刀割情。
为梦刳心雕肾,何惧风霜冷。
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go to great lengths”或“to pay a high price for one’s dreams”,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同样表达了为追求目标而付出的艰辛。
对成语“刳心雕肾”的理解,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理想和目标时,内心的牺牲与付出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们及其背后的故事。
《全唐诗》卷六百八十六引唐·郑谷《赠咸阳王主簿》诗:“刳心雕肾,以尽其能。”
《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引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刳心雕肾,以成其妙。”
《艺文类聚》卷五十六引晋·陆机《文赋》:“刳心雕肾,以琢其章。”
《文心雕龙·神思》:“刳心雕肾,以炼其神。”
《庄子·外物》:“刳心雕肾,以求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