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2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48:46
成语“三年化碧”字面意思是经过三年的时间,水变成了碧绿的样子。它的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化和成长,尤其是指某种努力或培养后所取得的成果。
“三年化碧”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提到:“故水之涸,三年化为碧。”意指经过一定的时间,事情会有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这个成语强调时间的积累和变化的可能性。
“三年化碧”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力量,许多成语、诗句都强调“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追求快速和高效,但对于长远的目标和成果,仍需耐心和时间,这使得“三年化碧”在当今依然适用。
提到“三年化碧”,我会联想到成长和耐心的力量。它让我想到那些需要时间去培育的梦想和目标,提醒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耐心和坚持的重要性。
在我个人的学过程中,曾经在学英语时感到无比沮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练,我的能力逐渐提高,正如“三年化碧”所描述的那样,最终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在一次写作练*中,我尝试将这个成语融入到一首诗中:
春风化雨三年路,
心中梦想渐成碧。
岁月不败有心人,
细水长流共此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强调伟大的成就需要时间和努力。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两者都反映出对时间和努力的重视。
通过对成语“三年化碧”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时间与努力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恰当地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成长和变化的过程。这个成语提醒我,无论在生活的哪个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会收获成效。
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晋书·礼志上》:“古者天子崩,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后汉书·礼仪志中》:“天子崩,三日乃成服,服三年。”
《汉书·王莽传》:“莽既篡位,欲以三年之丧,示天下之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既没,弟子皆服三年。”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的当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
~心难灭,九转成丹目已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