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1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49:32
“依然故我”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仍然像以前一样”。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在经历了某些变化后,依然保持原来的状态或特征,表现出不变的态度、性格或行为。
“依然故我”最早出自《红楼梦》,书中描述了贾宝玉的心态,表达了他在面对诸多复杂的社会与家庭关系时,依然保持自己原有的性格和态度。这个成语反映了对自我坚持的追求,强调个体在外部压力下的内心坚定。
“依然故我”可以用于多个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依然故我”在**文化中强调个人的坚定和自我认同。在现代社会,个体面临着许多外部压力和变化,能够坚持自我、保持初心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不忘初心,保持自我。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坚持自我、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情感,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勇敢做自己,不畏艰难。这种坚韧的态度在面对困难时尤为重要,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面临职业选择时,尽管周围人都建议我追求更高的薪水和稳定的工作,但我依然故我,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领域。这个决定让我感到无比欣慰,证明了坚持自我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依然故我”:
风雨兼程路漫漫,
依然故我心不变。
岁月流转情如故,
问君何必向他攀。
在英语中,“stay true to oneself”可以视作与“依然故我”的对应表达。两者都强调在外部压力或变化中,个体应保持自我。不同文化中,对自我坚持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相似。
通过对“依然故我”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个人坚持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己信念的坚持,也是对内心真实自我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也激励我在生活中不断追求真实的自我。
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至元,元主欲官之,天祥曰:‘吾为宋状元宰相,宋亡,吾惟有一死耳,安能事二姓乎?’元主知其志不可夺,乃杀之。天祥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其政,依然故我,未之有改也。”
《晋书·王导传》:“导曰:‘吾虽不肖,犹能守节,岂可因人成事,而失吾之志乎?’于是辞疾不拜。帝复遣使就第拜司徒,导固辞,帝乃止。导虽不拜,而朝廷大事,皆咨之,导亦尽心焉。然其政,依然故我,未之有改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益盛,治宫室,浚池隍,多所更张,然其政,依然故我,未之有改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如楚,楚子与之言,荀息对曰:‘臣之来也,君命之曰:“必得楚之宝。”臣不敢违命,然臣之来也,亦以观楚之政,楚之政,依然故我,未之有改也。’”
二分明月,照向谁家,一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