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5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1:16
“杯水舆薪”是一个成语,其字面意思是“一杯水和一捆柴”,引申义为比喻微不足道的力量或资源,无法对抗巨大的困难或问题。它常用来形容做某事的力量或手段太小,无法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杯水舆薪”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中提到:“杯水舆薪,岂能救火!”描述了在面对巨大火灾时,只有一杯水和一捆柴是不够的,强调了资源不足的无奈。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某种努力或资源在面对庞大问题或需求时的无力感,适合在以下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成语常常通过生动的比喻反映出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杯水舆薪”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讨论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问题时,能够直观地传达出对现状的无奈与反思。
这个成语常给人一种无力和沮丧的感觉,尤其是在面对重大挑战时,容易引发对自身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思考。在表达时,常带有一种无奈感和对现状的反思。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的资源非常有限,而面对的竞争对手却非常强大。每当我想起“杯水舆薪”这个成语,就会意识到我们的努力虽然很大,但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村民们一直在用一杯水和一捆柴来扑灭村口的大火。尽管他们团结一致,但火焰依旧肆虐。于是,村长高喊:“虽然我们的努力如同杯水舆薪,但只要我们团结,终将找到更有效的办法!”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a drop in the bucket”,意为“一滴水在桶中”,也同样传达出微不足道的意思。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所传达的无力感是相似的。
通过对“杯水舆薪”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能够有效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帮助我们在交流中更为精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杯水舆薪,势且莫抗。
《后汉书·杨震传》:“以杯水救车薪,虽欲救之,其可得乎?”
《汉书·王莽传下》:“以杯水救车薪,虽欲救之,其可得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以杯水救车薪,虽欲救之,其可得乎?”
《战国策·齐策四》:“以杯水救车薪,虽欲救之,其可得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以杯水救车薪,虽欲救之,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