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0:02
成语“依门傍户”字面意思是指依靠在门口和靠近在窗户旁边,形容一种游荡不定或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生活不稳定,依附他人,缺乏独立性。
“依门傍户”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原文中提到“依门傍户,非所宜也”,强调不应该依附于他人或环境,应该有自立的精神。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独立生活的重视,提倡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成语“依门傍户”常用于描绘无家可归或生活不安定的人物形象。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他人的依赖和缺乏独立性,比如在家庭、工作或社会关系中。演讲时可以用来强调自立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独立和自主。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独立自强被视为美德,依门傍户则被认为是一种不光彩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依附他人的现象依然存在,但也更加被视为一种选择,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许多人选择与家人同住以减轻经济压力。
“依门傍户”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消极的,联想到不安定、依赖和无奈。这种状态可能让人感到失落和焦虑,也引发对独立生活的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的不稳定,感到自己像是“依门傍户”,没有自己的生活重心。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我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逐渐实现了自我独立。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窗外风起云涌,心中惆怅难忍,
依门傍户游子,何时能归故乡。
在这里,成语“依门傍户”被用来表现游子的无奈和对独立生活的渴望。
在英语中,有类似“living off someone”或“being a freeloader”的表达,传达了依赖他人的意思,但可能没有“依门傍户”那种形象的生动性。不同文化中对独立和依赖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独立,而某些东方文化则可能更接受家庭的支持和依赖。
通过对“依门傍户”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独立与依赖的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能够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交流时更能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珍惜独立、自强的重要性,鼓励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以此猛烈,赴道不难,与世上好人依门傍户者何啻千里。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大凡做官的,能够博得个封赠,已算得是光宗耀祖的了,那依门傍户的,不过想父母有个名望在外,自己在家里方便些。”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主顾大半是依门傍户的愚民,也有羡他美貌的,也有慕他钱财的。”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你这般不识世务轻信闲言的,道我依门傍户。”
《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如某辈者,只是依门傍户,未尝敢自出一奇,以动人之听。”
《宋史·儒林传五·胡安国》:“彼依门傍户者,皆取则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