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0:19
“侧目而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侧着眼睛看”。其基本含义是形容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某人或某事,通常带有怀疑、轻视或反感的情感。
“侧目而视”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意指对某人或某事的不屑一顾或带有敌意的看法。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于旁观者态度的重视,强调了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在多种语境中均可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眼神的表达和态度往往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侧目而视不仅仅是身体语言的表现,它也反映了人们在社交中的微妙情感和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常被用来描述对不当行为的社会反应。
“侧目而视”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负面的,联想到对他人的轻视和不屑。在表达时,它可以传达出一种批判或不满的情绪,影响听者对某件事的看法和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次团队讨论,当有成员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大家都不自觉地用侧目而视的目光看着他。这种情境让我意识到,沟通中态度的重要性,如何用合适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和事物。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独行,侧目而视,
人间万象,冷暖自知。
行者无惧,心存火焰,
何妨一笑,驱散阴霾。
这首诗通过“侧目而视”表达了对世俗眼光的反思,同时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look askance at”来对应“侧目而视”,同样表达了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某事的意味。不同文化中对待社会现象的态度往往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价值观。
通过对“侧目而视”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表达对他人和事物的态度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学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表达自己。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意见和行为时,如何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仅仅用侧目而视的态度去评判。
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侧目而视,不言而退。”
《后汉书·袁绍传》:“天下侧目而视,莫敢言者。”
《汉书·王莽传》:“天下侧目而视,莫敢言者。”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侧目而视,不言而退。”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皆侧目而视,莫敢言。”
战国时期,著名的大说客苏秦游说连横之策没有成功,穷困潦倒地回到家里,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他潜心学习,学问大增。后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妻子吓得恭恭敬敬站在一边,侧目而视,嫂子跪拜谢罪
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