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7:20
“不堪视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忍受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其基本含义是形容所见、所闻之事极其恶劣或令人不悦,无法承受,通常用于形容某种情境、言辞或行为的令人厌恶和难以接受。
“不堪视听”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是:“不堪其闻,不堪其视。”这里表达了对某种行为或事物的强烈反感。该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表达。
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堪视听”可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不堪视听”常用于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尤其是在媒体盛行的今天,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常常引发公众的强烈反应。这一成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反映了人们对道德标准的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涉及厌恶、反感或不安。它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促使人们关注改善现状。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次讨论会,讨论社会不公的现象。会上提到的某些案例让我感到不堪视听,深刻地认识到需要更多人参与到改变中来。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堪视听”:
黑夜降临,悲歌如潮涌,
不堪视听,何处寻安宁?
世间纷扰,心如荒原冷,
只愿清风,拂去这噩梦。
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黑暗面不满的情感。
在英语中,可以用“unbearable to see and hear”或“too much to bea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是,汉语中的“不堪视听”更为生动,直接强调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而英语表达则更多侧重于心理承受能力。
通过对“不堪视听”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表达厌恶的工具,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其菲薄揶揄,不堪视听。
《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文章,辞藻华丽,然亦有不堪视听者。”
《清史稿·文苑传二·袁枚》:“枚诗文,才情横溢,然亦有不堪视听者。”
《明史·文苑传四·徐渭》:“渭诗文,多奇气,然亦有不堪视听者。”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为文辞,非工巧,然亦有不堪视听者。”
《晋书·王导传》:“导性简静,不喜言笑,时人或以不堪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