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7:04
“不堪其忧”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无法忍受其忧虑”。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某种忧虑或烦恼而感到极度痛苦,无法再承受下去。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或困扰时的无奈和绝望。
“不堪其忧”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子曰:‘不堪其忧’。”这句话中,孔子提到人们在面临重重忧虑时的无奈感,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情感和心理的关注。成语的使用逐渐演变为人们在现代生活中表达对忧虑的无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忧虑常常与家庭、责任、社会压力相关。不堪其忧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这些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尤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情绪更加普遍。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情感表达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密切相关,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
“不堪其忧”给人一种沉重的情感反应,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挣扎的人。它反映了生命中的无奈与脆弱,让人感受到共情和理解。这种情感在表达个人经历时,可以帮助我更真实地传达内心的感受。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段时间因工作压力而感到不堪其忧。那时我常常失眠,情绪低落。我通过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在朋友的支持下逐渐走出了困境。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内涵。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明点滴窗前影,
忧愁缠绕心间生。
不堪其忧夜难寐,
愿君共解此长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表达了因忧愁而难以入眠的情感状态。
在英语中,可以用“overwhelmed by worri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该表达较少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情感的重视。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更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而不是情感的表达与宣泄。
通过对“不堪其忧”的全面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表达痛苦的词汇,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刻画。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层次,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中被广泛应用,也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更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曰:‘吾以刘备为不足忧,今观其政,不堪其忧。’”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以公孙瓒为强,今观其政,无能为也。吾以公孙瓒为弱,今观其政,无不为也。吾以公孙瓒为不足忧,今观其政,不堪其忧。’”
《汉书·王莽传上》:“莽上书言:‘臣莽以贱臣,蒙先帝厚恩,位至三公,不能报国,不堪其忧。’”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今吾以国事累君,不堪其忧。’”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荀林父伐郑,郑伯惧,使公子归生如晋,辞曰:‘郑小国也,不足以当大国之师,不堪其忧。’”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颜回生活困难,可他的志向远大,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孔子称赞颜回是一个贤德的人,他过着箪食瓢饮的俭朴生活,身处陋巷,别人不堪其忧,他却视此为真正的快乐,只有他能担当大任
这儿环境太嘈杂,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