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0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6:55
成语“不识时务”字面意思为“不知道当今的时势”,即对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形势缺乏了解和认识。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不能够识别和把握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往往因此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为或言论。
“不识时务”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其原文为“彼不识时务,故能行其所行”。在古代,识时务者为俊杰,能够根据时势而采取适当的行动,因此“不识时务”通常带有贬义,指那些不懂得适应时代变化的人。
在不同的语境中,“不识时务”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知进退、固执己见的人。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识时务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强调一个人在社会变迁中应具备的洞察力和适应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能够迅速适应新变化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因此,“不识时务”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他们往往会被时代所抛弃。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变化,努力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些对新技术持抵触态度的同事,他们因为不识时务而在工作中遭遇困境。我尝试通过分享新技术的优势来帮助他们转变思维,最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不识时务”:
春风化雨新机遇,
不识时务者蹉跎。
若能随风逐浪行,
何惧风波与雨多。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意指与现实脱节。在不同文化中,这种对无法适应时代变化的批评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人们对社会适应性的重视。
通过对成语“不识时务”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能力,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变化和人际关系。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感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东汉时期会稽太守张霸,学识渊博,治理会稽三年,将一个乱世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在百姓眼中威望很高,他激流勇退,后被朝廷选为侍中,皇亲邓骘都想拉拢他,而张霸却小心避开,众人议论张霸不识时务
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