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28:12
“片鳞残甲”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鱼鳞和甲壳的残片。它形容残破不全的状态,通常用来比喻损失严重、惨不忍睹的情形,或者是指事情的残余部分。
“片鳞残甲”出自《左传》,其中描述了一场战争的惨烈场面,战场上满是残破的尸体与废墟,鱼的鳞片和甲壳的碎片随处可见,表现了战争的悲惨和破坏的严重性。这一成语因此蕴含了对战争和破坏的深刻反思。
“片鳞残甲”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和自然灾害常常被视为社会动荡和人道主义危机的象征。“片鳞残甲”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战争与破坏的深刻反思,也警示着社会对和平与和谐生活的珍视。在现代社会中,该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破坏性后果。
“片鳞残甲”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悲伤和无奈。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无情,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阅读一篇关于战争后果的文章时遇到这个成语。文章详细描述了战后城市的破败景象,让我深刻体会到“片鳞残甲”所传达的情感与意义。我也尝试在与朋友讨论历史时使用这个成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悲惨。
在一次写作练*中,我将“片鳞残甲”融入到一首诗中:
岁月如歌,战火肆虐,
片鳞残甲,何处寻觅。
梦里故乡,已成废墟,
唯有泪水,洗净心底。
这首诗通过使用该成语,描绘了战争带来的伤痛和对故乡的思念。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虽然未必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许多文化都有表达战争和破坏的词汇。例如,英语中“scorched earth policy”形容战区的彻底毁灭,表达的情感也类似。
通过对成语“片鳞残甲”的学*与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谨慎地使用语言,表达对和平的珍视。
时或借外国人之著述,窥其片鳞残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这个人虽是片鳞残甲,却也有几分才情。”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老残看那人,片鳞残甲,不像个好人。”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这人虽是个片鳞残甲,却也有些见识。”
《聊斋志异·卷十一·莲香》:“生视之,片鳞残甲,犹带血痕。”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宝玉道:‘我只说你是个片鳞残甲,谁知你竟是个全龙全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