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1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8:15
成语“剩水残山”字面意思是剩余的水和残余的山,形容自然景观被破坏后剩下的部分,通常用来比喻景象的残破或事物的衰败。其基本含义引申为社会或环境在经历了破坏或消耗后,仍然留存的一些痕迹或残余。
“剩水残山”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中》,原句为“只今惟有剩水残山”。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惋惜。通过这一诗句,诗人反映了对自然美的留恋,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剩水残山”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剩水残山”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相联系。它提醒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在现代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这一成语更具现实意义,成为人们反思和倡导生态平衡的象征。
“剩水残山”带给我一种悲凉和惋惜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大自然的脆弱和人类活动的无情,促使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
在一次旅行中,我曾到过一个因过度开发而变得荒凉的地方,看到昔日美丽的景色如今只剩下了残破的痕迹,心中不禁想起“剩水残山”这个成语,用以形容这幅凄凉的画面,深刻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在一个故事中,主人公在探寻古老的文明遗址时,发现了“剩水残山”的景象,四周荒草萋萋,只有几处残垣断壁,令他感慨万分。他在日记中写道:“此地曾是繁华之所,如今却只剩水残山,难道这就是历史的无情吗?”
在其他文化中,也存在类似表达。例如,英语中有“the ruins of the past”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繁荣与现今的衰败。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主题相似,都是对历史遗迹的惋惜与反思。
通过对“剩水残山”的学,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文化内涵。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类责任的提醒。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提高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金瓶梅》第三十回:“剩水残山,冷落家园。”
《西游记》第二十回:“剩水残山,萧条景象。”
《水浒传》第十回:“剩水残山,寂寞无人。”
《聊斋志异·聂小倩》:“剩水残山,凄凉满目。”
《红楼梦》第五回:“剩水残山,一片荒凉。”
~无太度,被誉为疏梅,料理成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