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2:09
“宝山空回”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宝贵的山上(如富饶的宝山)空手而归。基本含义是指本有很大收获的机会却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成果,或者形容有机会得到珍贵的东西却没有把握住。
“宝山空回”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向西域出征。他在征战后返回时,心中感慨本可得到的财富与荣誉却未能实现,因此用“宝山空回”来形容这种失落感。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机会时的遗憾与无奈。
该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机会的错失,尤其是在商业、学、事业发展等场合。例如,学生在考前没有好好复而考试失败时,可以说“这次考试真是宝山空回”。在商业谈判中,若未能达成协议,也可用此成语来形容。
在**文化中,机会和财富常常被视为重要的成功因素。成语“宝山空回”反映了人们对机会的珍视和把握,强调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失去机会可能带来的巨大遗憾。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更多的人意识到抓住机会的重要性。
“宝山空回”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遗憾和惋惜。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每一个机会,不然可能会留下后悔。这个成语也让我联想到许多在关键时刻未能把握机会的人,产生共鸣。
在我的学*过程中,有一次因为放松警惕,没有认真准备期末考试,最终结果不理想,感到非常遗憾。此时,我深刻体会到“宝山空回”的含义。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山高水远宝山现,
我心向往却无缘。
机会悄然从指间,
空回首,惟叹息烟。
在英语中,可以用“missed opportunit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直接与“宝山空回”对应的成语较少。不同文化中对机会的理解与价值观不同,但普遍存在对错失良机的遗憾感。
通过对“宝山空回”的学,我认识到机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及时把握机会。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机会的存在和价值。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可以帮助提升表达能力,并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东坡暗想道:‘我虽不才,也知道宝山空回,岂可如此?’”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道:‘我虽不才,也知道宝山空回,岂可如此?’”
《聊斋志异·葛巾》:“生入宝山,空手而回,心甚怏怏。”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听了,心下想道:‘我虽不才,也知道宝山空回,岂可如此?’”
《世说新语·文学》:“如入宝山,空手而回。”
海外有两句口号道刘好:“若临歧舌不知韵,如入宝山空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