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2:32
成语“实与华违”字面意思是“真实的与华丽的相违背”。其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真实内涵和表面的华丽形式之间存在矛盾或冲突,强调了表面与实质的差异。
“实与华违”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原文是:“惟当今之世,道德日衰,实与华违。”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强调了真实的道德和华丽的外表之间的矛盾。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对真实和表象的深刻思考。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实与华违反映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虚假表象的批判。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表象的关注渐渐上升,导致实与华违的现象愈发明显,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实与华违”让我联想到许多现代社会中追求表面光鲜的人,以及那些被虚假包裹的真实内心。这种矛盾常常引发我的思考,让我更加重视内心的真实与诚实的价值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朋友,他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了一个完美的生活形象,但实际上却面临许多困扰。我常常用“实与华违”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的生活。
在一个故事中,写道:在一个富丽堂皇的宴会上,所有的宾客都穿着华丽的服装,然而当夜幕降临,灯光照耀下的笑容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心酸与孤独,仿佛每个人都在上演着“实与华违”的悲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意指外表华丽的东西不一定有内在的价值。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表面与本质的差异,反映了相似的文化观念。
通过对“实与华违”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真实的表达与内心的诚实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在学*还是在生活中,关注事物的本质而非表象,将更有助于我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一人则莫之闻矣,实与华违,行与时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