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5:36
“破门而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破开门进入”。其基本含义是指以强硬的方式进入某个地方,通常带有一种紧迫感或暴力的意味,暗示着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
“破门而入”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字面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或攻城战术。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需要攻破敌人的城门或防线,以便强行进入敌方领地。这个成语因此可以被视为对这种情形的生动描绘,表现出一种主动出击、勇往直前的决心。
“破门而入”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破门而入”常常与果敢、勇气相联系,体现了追求目标时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在创业、创新等领域尤为重要,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敢于迎接困难。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紧迫感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它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畏缩不前。
在我大学毕业后的求职过程中,我曾经历一次面试。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我决定“破门而入”,在面试中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最终获得了理想的工作。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果断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破门而入”:
夜幕降临,风声渐起,
勇者无畏,破门而入。
心中信念,似火焰燃,
在这黑暗,寻求光明。
在英语中,可以用“kick down the doo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一种强硬的进入方式。不同文化中,对这一行为的看法可能存在差异,西方文化中一般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东方文化可能更加关注集体的和谐。
通过对“破门而入”的全面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词汇,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决策和行动中的果断与勇气。
烛溪湖胡家,有群盗破门而入,见其家堂上有三四老人会饮。
《宋史·岳飞传》:“飞乃引兵夜袭,破其营,斩其将。”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乃引兵夜袭,破其营,斩其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乃引兵夜袭,破其营,斩其将。”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小偷~,偷走了值钱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