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2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14:44
成语“乘虚以入”的字面意思是“趁着空虚的机会进入”,指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空隙进行攻击或渗透。基本含义则是利用对方的疏忽或不备,迅速采取行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乘虚以入”出自《孙子兵法》,其中“虚”指敌人的虚弱、不备之处。“乘虚”在古代军事战略中被广泛运用,强调抓住敌人疏忽的时机发起攻击,从而获得胜利。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
在不同语境中,“乘虚以入”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的军事文化中,战争策略和对敌心理的把握至关重要,因此“乘虚以入”这一成语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虽然军事意义不再突出,但其在商业竞争、人际交往等领域的适用性依然存在,人们常常在竞争中寻找对方的弱点。
“乘虚以入”常给人以机智、果断的联想,体现了一种灵活应对环境的智慧。然而,这一成语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给人以阴险狡诈的印象。因此,它的使用需谨慎,以免引发误解。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我们团队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中,成功地分析了竞争对手的弱点,及时调整了我们的方案,最终赢得了客户的青睐。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乘虚以入”在职场中的实际应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乘虚以入”:
月影轻摇夜色深,
乘虚以入静思寻。
潮起潮落人心变,
谁能料到梦中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ake advantage of a weakness”或“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虽然没有直接的成语对应,但在战略思维上有相似之处,强调了利用机会的重要性。
通过对“乘虚以入”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战略,更在生活和工作中启示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宋卫间郑师之在外而乘虚以入其国。
《宋史·岳飞传》:“岳飞乘虚以入金陵。”
《资治通鉴·唐纪》:“李克用乘虚以入长安。”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乘虚以入南中。”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乘虚以入关中。”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乘虚以入郑。”
即伪孔《传》亦乘马郑支离臆说之极弊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