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52:02
“中馈犹虚”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厨房的食物仍然是空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生活中,内在的需求或重要的事物却未能得到满足,或者说虽然表面上有名义上的东西,但实际上却是空洞无物。通常用于形容家庭或组织内部的资源、支持等不足。
“中馈犹虚”来源于《论语》,原文为“有子曰:‘中馈犹虚,君子之道,不可不知。’”表示在为人处世、治理家庭或国家时,必须重视内在的实质和必要的支持。这个成语强调了内在的真实需求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内在支持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中馈犹虚”反映了人们对家庭生活和内在支持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强调团队建设和个人发展时,提醒人们关注内在的真实需求。
“中馈犹虚”给人一种不安和忧虑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生活的压力和对真实支持的渴望。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关注内在的实质,而不是表面的光鲜。
在工作中,我曾经参与一个项目,团队虽然表面上有足够的资源,但实际支持却不足,导致了项目的失败。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中馈犹虚”的重要性。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写到一个年轻的创业者,虽然他拥有奢华的办公室和华丽的宣传,但内心的焦虑和团队的缺乏支持让他感到“中馈犹虚”,最终,他决定回归初心,寻找团队的真正价值与内在支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show and no substance”,强调表面与内在的差距。在不同文化中,对内在支持和实质内容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同,但普遍都承认内在实质的重要性。
通过对“中馈犹虚”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中有其独特的表达价值,更在生活中提醒我们保持内心的真实与充实。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时,不忘关注内在的支持与需求。
无攸遂,在中馈。
《宋史·食货志下》:“中馈犹虚,国用不足。”
《后汉书·皇后纪上》:“中馈犹虚,后宫无主。”
《汉书·食货志上》:“中馈犹虚,民多饥寒。”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中馈犹虚,孔子乃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馈犹虚,无以供祭祀。”
久而久之,~,你便知道鳏居的难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