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51:33
成语“中途而废”字面意思是指在事情进行到一半时停止下来,不再继续。基本含义是指做事情时没有坚持到底,半途而止,未能完成。
“中途而废”出自《战国策·魏策》。原文为:“今夫中途而废者,岂不畏其后乎?”意思是说那些在中途放弃的人,难道不怕后面的后果吗?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坚持和完成任务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志行合一”,即要有目标并坚持到底。现代社会中,对于职业发展、学和其他目标的追求,常常会提到“中途而废”的负面影响,鼓励人们要有恒心。
“中途而废”常常带给人一种失落和遗憾的情感,联想到许多未能完成的梦想和目标。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于坚持,不能轻易放弃。
在我的学*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因压力而选择中途而废,比如放弃了一门课程。后来我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决定重新开始,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学业。
在创作中,可以将“中途而废”融入诗歌:
长路漫漫行不尽,
志在千里心已碎。
若问何以终不悔,
唯有坚持不放弃。
在英语中,“give up halfway”或“not finish what you started”可以被视为与“中途而废”相似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通过对“中途而废”的分析,我深刻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部分,也是生活中追求目标的核心。我会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中途而废,要坚持到底。
实愿朝廷特开远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资治通鉴·唐纪》:“李泌劝德宗伐朱泚,德宗曰:‘吾恐中途而废,不如勿行。’”
《后汉书·班超传》:“超在西域三十余年,欲归,上书曰:‘臣恐中途而废,无以报国。’”
《汉书·王莽传》:“莽欲行新政,群臣多不从,莽叹曰:‘吾欲行尧舜之道,而中途而废,岂天命乎?’”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欲东归,范增曰:‘天下匈匈,皆为利来,王何中途而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大夫曰:‘不可,郑有礼,伐之不祥。’晋侯曰:‘吾闻之,中途而废,不如勿行。’”
鹿子霖对两个儿子兆鹏兆海十分看重,瞅定有实现祖宗遗愿的寄托了了,不料~。(陈忠实《白鹿原》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