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2:56
“破产荡业”是一个汉语成语,由“破产”和“荡业”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破产和企业的倒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破产,财产被清空,生意彻底失败。
“破产荡业”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两个词汇在经济领域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破产(bankruptcy)可以追溯到商业活动的早期,荡业(即企业的倒闭)则与经济波动、市场竞争等因素密切相关。该成语反映了商业活动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企业或个人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经济崩溃。在商业报告、财经新闻、日常对话中,都会遇到这个词。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破产荡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周期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破产现象时有发生。该成语反映了经济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醒人们在商业决策中谨慎行事。
该成语通常带有负面情感,令人联想到失败、损失和沮丧。它让人反思商业环境的严酷,以及在追求成功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看到朋友因创业失败而经历破产荡业的过程,深刻体会到创业的不易和风险。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经济稳定的生活,并在做决策时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破产荡业”:
昔日辉煌今已逝,
破产荡业泪两行。
梦中繁华皆成幻,
唯余空城对月光。
这首小诗通过使用“破产荡业”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在英语中,“bankruptcy”是与“破产荡业”相对应的概念,但其使用场合和文化反应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破产可能被视为失败的象征,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它可能被看作是重新开始的机会。
通过对“破产荡业”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经济现象的成语,更是对商业风险的警示。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增强对商业决策的敏感性。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做好面对失败的准备。
成化间,吴中大水,郡守刘瑀酷虐子民,督征粮税,乡民苦楚,破产荡业,不胜拷掠。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民困赋役,多破产。”
《清史稿·食货志二》:“岁饥,民多破产。”
《明史·食货志二》:“民困赋役,多破产。”
《宋史·食货志下七》:“民间苦赋重,至是多破产。”
《旧唐书·李密传》:“密以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乃倾身破产,交结英豪。”